今天是: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市情研究 >> 正文

“三點”切入 推進雅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發布日期:17-07-31】 【字號: 】 【關閉此頁【點擊數:

雅安市委黨校課題組     袁永華  李剛


雅安處于成都經濟區、攀西試驗區、川西北經濟區“融合”的交匯處,是成都平原城市群的次級樞紐城市、川西區域交通樞紐、物流樞紐、旅游樞紐和信息樞紐。同時,作為全國十大水電基地和全省五大礦產資源富集區,生態宜居環境優良,旅游資源得天獨厚,民族文化豐富多彩,產業休閑潛力巨大,都為后發追趕,實現“五年整體跨越、七年同步小康”目標夯實基礎。下一步,如何推進雅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彰顯資源稟賦,放大自身優勢,走一條“綠變金”的跨越發展之路?調研組認為,應以破解結構性問題為導向,“三點”切入,全面推進雅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一、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破解結構性問題為導向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出發點是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著力解決供需匹配錯位、供給結構落后這兩大問題。對雅安來說,由于其經濟總量小、工業化水平低、地方財力有限,經濟發展的結構性矛盾有其特征。其結構性問題主要反映在三個方面:一是產業結構不盡合理。2015年末,全市三次產業結構為14.455.929.7,一產比重高于全省2.2個百分點,農產品精深加工能力不足、附加值低;二產比重高于全省8.4個百分點,工業重型化特征突出,水電礦冶、化工建材等高耗能產業產值占全部工業50%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尚未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三產比重低于全省10.3個百分點,現代服務業,商貿物流業發展滯后,文化旅游資源潛能尚未充分釋放。二是公共服務供給水平不高。城市基礎設施欠賬多,城市規模效應不佳,城市聚集效應弱。2015年城鎮化率為42.55%,與全國、全省分別相差13.5、5.1個百分點。城市人口密度103/平方公里。城區建成區面積33.14平方公里,在全省地級市中排名最后。在城市基礎設施水平方面,人均道路面積、人均綠地面積、污水處理率,都低于全省地級市平均水平。城鎮居民人均收入25318元,農村居民人均收入10195 元,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分別相差19、11個百分點。三是要素升級活力不足。人作為最活躍的要素,全市農業人口比重大,文化素質不高。2015年,農業人口100.9萬,約占總人口65%。全市人才資源總量在全省的占比為2.24%,在21個市州中列第17位。全市每萬人才產值為33.53億元,遠遠低于全省水平。人才、技術、信息等要素集聚能力較弱,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研究與實驗發展(R &D)為1.27%,科技進步貢獻率僅為39%。

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補短板”為出發點

雅安的“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等壓力相對不大,從全市整體來看,產業支撐和基礎建設短板最突出,產業結構不優,產業融合力度弱,基礎設施欠賬多,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滯后,地方財力薄弱、高端人才匱乏等諸多短板。面臨日趨激烈的周邊市州的競爭,特別是天府新區和成都“產業新政50條”的“漩渦效應”,應加大“東融成都”實施力度,采取“揚長避短、取長補短”方式,充分發揮雅安最突出的——“生態文化旅游、有機綠色農業”方面的長板優勢,必須打好區位“借力”發展,產業“補位+錯位”發展,城市“品牌”發展。一是補齊有效投資短板。強調供給側并不意味著可以忽略需求側,要緊緊圍繞“川西樞紐和國際化旅游生態城市”定位,完善基礎設施、壯大優勢工業經濟、特色城市經濟、全域旅游經濟、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生態建設水平等重點,謀劃和實施一批事關全局和長遠的重大項目,進一步釋放內需潛力,持續擴大有效投資。二是補齊科技創新短板。在科技創新方面要有高度,更要有深度。一方面,要圍繞提高企業創新水平和技術能力,引進一流的技術裝備、先進的管理理念和領軍人才,另一方面,要特別重視技術成果轉化、創新理念落地,培養實用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大力弘揚工匠精神,促進創新資源集聚發力。三是補齊同步小康短板。瞄準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大力推進實施精準扶貧,繼續實施生態移民搬遷工程,加大資金、政策等投入力度,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通過政府購買公共服務、PPP模式等形式,加快補齊農村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基本公共服務等領域長期歷史欠賬,全面提高小康水平。四是補齊服務環境短板。做好放的文章,提升管的水平,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改善制度供給,打造環境優越,落實減稅政策,切實減輕企業負擔,有效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三、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創新改革為切入點

按照省委“三大發展戰略”安排部署,圍繞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結合雅安自身實際加快全面創新改革,以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建設為切入點,以資源綜合利用、循環經濟為核心,按照市場需求,加大科技攻關,創新體制機制,作為主攻方向。充分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著力碲鉍資源綜合利用關鍵與共性技術突破、推動民口產品與服務進入軍工領域、試驗區體制機制創新等,全面提升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資源科學開發和綜合利用水平,打造產業發展水平高、經濟社會效益好、資源能源消耗低、生態環境條件好的戰略開發基地。一是堅持問題導向,緊扣創新開發。立足我市碲鉍礦等資源優勢,針對其開發利用中綜合利用水平不高、開發方式粗放、技術創新緩慢等突出矛盾和深層次問題,找準改革創新突破口,推進發展方式轉變,加快產業優化升級,努力實現資源的集約高效利用和價值最大化;二是積極對接我省30項先行先試改革舉措以及21條推廣經驗,同步歸納總結,承接“九張清單”,加快構建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格局,推進科技、人才、金融等創新改革,不斷激發全社會創新創造活力;三是堅持開放發展、匯聚合力。充分利用“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建設戰略機遇,發揮雅安區位、資源等優勢,積極開展同成德綿等重點區域協同創新,深入推進攀西試驗區內各市州間協調創新,提升區位整體創新能力。

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產業轉型升級為關鍵點

對雅安而言,要實現追趕超越、同步全面小康目標,就必須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契機,全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力促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工作中應把握好以下幾點:一要減少無效供給。去產能不可以簡單一關了之,要發揮好國家政策和市場機制兩個作用,盤活存量、促進轉型,新上項目決不涉足產能過剩行業,持續解難題、增活力、利長遠。二要做強產業集群。依托雅安得天獨厚的生態、旅游、文化、礦產、區位、產業優勢,順應多樣化、個性化、高端化的需求趨勢,牢牢把握綠色發展、綠色增長極定位,大力實施生態環境、產業發展、基礎條件、城鄉建設“四大提升工程”,進一步做強新能源、機械制造、新材料、生物醫藥、食品飲料、旅游文化六大產業集群,使優勢更優、特色更特。三要培育壯大新經濟。促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在各個領域的推廣應用,大力培育創新型企業、創客、電商、微商等新主體,支持發展智能制造、文化創意、旅游會展等新興產業和新產品,鼓勵發展眾創、眾包、眾籌等新業態,不斷提供新供給,創造新需求。四要提升融合發展優勢。推動三次產業相互融合、大數據與傳統產業加速融合,加快改造提升現有產能,促進產業鏈向兩端延伸、向價值鏈高端攀升,傾力打造國家生態文化旅游融合發展試驗區、國家綠色有機農產品示范區、中國茶文化傳播示范基地和川滇藏物流中心,不斷形成新的增長動能。



市委黨校課題組:

袁永華 市委黨校副校長、雅安行政學院副院長

市發改委市信息中心副主任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