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雅安市委黨校 雅安行政學院
一、背景
案例一:2017年6月24日6時左右,茂縣疊溪鎮新磨村突發山體高位垮塌,河道堵塞2公里,垮塌方量無法估算,40余戶100余人被掩埋,令人悲痛。
案例二:2017年7月20日,中辦、國辦就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問題的通報對外公布。祁連山是我國西部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是黃河流域重要水源產流地,是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國家早在1988年就批準設立了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長期以來,祁連山局部生態破壞問題十分突出。大規模的探礦、采礦活動,造成保護區局部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地表塌陷。部分企業環保投入嚴重不足,污染治理設施缺乏,偷排偷放現象屢禁不止。
案例三:2017年7月25日下午,因強降雨,寶興縣靈關鎮大溝村發生山洪災害和泥石流,場面驚心,受威脅群眾600余人被安全轉移,所幸無人員傷亡,引起了廣大市民的關切和關注。
二、剖析
以上三則案例突顯了山區地質災害防范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
雅安地理環境特殊。地處揚子準地臺與甘孜松潘地槽褶皺系的接合部,跨龍門山、鮮水河、安寧河三大地震活動帶。邛崍山、大雪山伸入市域,境內西北有二郎山、夾金山,東南有大相嶺、小相嶺,地處丘陵向高山過渡地帶。
雅安兩次強震疊加。從2008年的“5·12”汶川特大地震到2013年的“4·20”蘆山強烈地震,五年之內,舊傷未愈又添新傷,地震帶來的往往是深度的巖體損傷,屬于深層的“內傷”,絕非表面的“皮膚病”。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應急專家裴向軍教授曾分析茂縣疊溪鎮新磨村地質災害,認為發生地處于松坪溝斷層,歷史上地震頻發,包括1933年疊溪地震和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1933年疊溪地震對當地的影響超過汶川地震,幾次地震造成當地巖體的深度內傷。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應急專家許強教授認為,幾次大地震與茂縣這次發生的山體高位垮塌都有直接關系。汶川地震造成山體震裂松動,一旦降雨,就會誘發地災;同時加上當地山高,導致高層放大效應(鞭梢效應),即山頂部分因為地震的變形會更大,就像鞭子的末梢一樣。許強教授曾指出:“強震具有長期效應,一場大地震往往影響數十年,比如1923年日本關東地震的影響是60年。汶川地震只過去了9年,我們必須做好長期防災的準備!睂Ρ让h的案例,我市山區地質災害的潛在隱患不容忽視、不可忽視、不能忽視。兩次強震對于雅安山體造成的震裂松動,山體穩定性下降,遇到降雨極易誘發滑坡和泥石流。加之雅安多雨,有“天漏”之稱,因降雨誘發山體地質災害的可能性存在,在汛期經常發生山體滑坡和泥石流。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故此對于山區地質災害隱患的監測和防范應該擺在突出位置,不可松懈。從市國土資源局獲悉,全市滑坡、泥石流、危巖等地質災害隱患點1624處,可謂點多面廣,責任巨大。進一步加強地質災害隱患的發現、監測、預警和防治,確保避險至關重要。據新聞報道,2013年以來,四川省積極推動建立五大防災機制——強化隱患發現機制、監測預警機制、主動預防避讓機制、培訓演練與應急搶險機制、地質災害綜合防治機制,已實現地質災害成功避險387起,避免了逾3萬名群眾可能的因災傷亡。強化這五大機制落實到人,能夠幫助我們更加有效避免可能發生的災害。
生態環境保護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要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當前,中央對生態環境保護的要求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從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問題的通報入手,著力推進全國生態環境治理工作,成效卓著。目前,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已啟動,其首要任務就是保護生物多樣性,修復大熊貓棲息地生態系統。雅安已成為四川境內核心區,寶興縣90%以上國土面積已經劃入大熊貓國家公園,雅安生態環境保護重要性愈益突顯。影響雅安山區生態環境保護因素眾多,個別企業地下開采礦山片面追求經濟效益,礦柱、煤柱不按規定留足甚至被回采,造成邊坡失穩、地表裂縫、山體崩塌;山體地質災害的防范、礦產資源的開發,水電設施的建設與運行,林區周邊企業排放的管控,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的整改,都應當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三、建議
為了加快建設美麗雅安、生態強市,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愿景,就必須統籌抓好山區生態環境治理保護、重點地質災害隱患監測、森林資源管護發展,確保每座山都有專人負責,負責組織領導相應山的管理和保護工作,確保每座山都有一名山長。配套實施“山長制”“河長制”,讓“山長”管山,“河長”治水,能夠形成山水同治,全民參與的生態環境保護格局。為此,建議在全市試點推行“山長制”,為建設美麗雅安保駕護航。
(一)設立多級山長,重在基層落實。以山系、山脈、山嶺屬地區域確定山長層級,按照“一山一長”的原則,建立市、縣區、鄉鎮、村、組多級“山長制”。鄉鎮一級,可由鄉長或分管副鄉鎮長擔任山長,國土所、林業站、環保站或行政村主要干部擔任副山長;地跨村民小組的山,由行政村支部書記、村主任或德高望重的村民擔任山長;村民小組區域內的山,由村民小組長或德高望重的村民擔任山長;鶎由介L的選任重在基層落實,可從護林員、安監員、國土員、鄉村組干部或熱心的黨員、群眾中,選任責任心強、熟悉當地山區、具有一定工作經驗、身體素質良好,扎根山區的同志擔任山長。
(二)明確工作職責,做好巡山執勤。山長要忠于職守,巡山執勤,記好巡山日志。其工作職責包括:一是監測本地山體地質災害隱患;二是加強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制止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比如周邊企業偷排偷放等。三是及時阻止私自開山采礦、亂采濫挖的發生;四是做好轄區森林防火、封山育林、森林病蟲害監測防治;五是制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制止亂砍濫伐林木、亂征濫占林地、毀林開墾等破壞森林資源的行為;六是保護動植物種,制止亂采濫挖野生植物、亂捕濫獵野生動物等。
(三)完善考核辦法,強化工作督查。制定《“山長制”工作考核辦法》,將“山長制”工作納入鄉鎮黨委、政府和林業、國土、安監、環保、農業、公安等相關部門目標績效考核,考核結果作為領導班子及有關成員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作為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的重要內容。對推進“山長制”工作、森林環境保護、綠色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干部給予獎勵;同時,對責任不落實、措施不到位、執法不嚴的,嚴格追究責任,并通報批評;對嚴重失職的相關人員,依法依規追究責任。
(四)堅持政府主導,健全工作機制。堅持政府領導、部門聯動,健全完善山長、河長相融的工作機制,加強橫向協調,形成齊抓共管、互促共贏、全民參與的山林、河湖環境治理、保護、發展格局。借鑒森林防火聯席會議制度,推行縣區和鄉鎮的“山長制”聯席會議、問題督辦和信息通報制度。聯席會議由山長負責牽頭召開,及時研究解決森林資源管理發展、生態環境治理保護、地質災害隱患監測等重點難點問題,對相關事項實行日常、專項、重點督辦;在每個縣區設立“山長制”辦公室,建立信息專報制度、政務信息簡報制度,發布“山長制”工作信息,通報典型案例。
(五)統籌安排資金,保障必要經費。山長可兼職擔任,地方政府應給予一定補助!吧介L制”專項經費應列入基層財政預算予以保障,要統籌森林管護、生態環境保護和地質災害監測等資金,做到精準使用。同時,積極申報林業、環保項目,爭取上級專項補助資金,加大森林資源管護和環境保護的投入。針對山區護林員、地質災害隱患點監測員和基層干部報酬不高的現實,整合力量,統籌資金,把人留住,把事做實。如有的天保工程護林員,同時也是地質災害隱患點監測員,汛期以監測隱患為主,非汛期以森林管護、生態環境保護監督為主。
(六)加強宣傳引導,推廣典型經驗。在全市林區主要山口路口、重點地段或醒目地方設置森林管護和生態環境保護宣傳標志、山長公示牌,標明山林范圍面積、姓名職務、主要職責和聯系方式,接受社會群眾監督;在重點地質災害隱患點設置警示標志,增強群眾安全意識。鼓勵各區縣、鄉鎮和相關部門大膽探索,勇于創新,積極開展推行山長制情況的跟蹤調研,總結宣傳推廣好做法、好經驗、好舉措、好政策。